编者按:本文是根据2021年度室内设计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师资及考评员培训(广西站)分享内容编辑而成,内容有所择选修改。文章中,著名建筑、室内及产品设计师黄志达先生,作《设计心法》的专题分享。他以自己设计心旅为主讲内容,强调设计需要遵循“以人为本、从心出发”的理念,需要生活理念的积累与灵感的构思,需要最大程度满足使用者的需求,将设计灵感提炼成一个艺术品来展示。
黄志达/Ricky Wong
香港知名建筑与室内设计师, RWD创始人及董事长。RWD在业界发展二十余年,涉及领域包括地产、高端定制、商业/办公、酒店、文旅、医养等,项目遍布香港、北京、上海、深圳等海内外六十多个城市。
我本人从业算是有一些年头了,来内地时间比较早,1998年10月8日来到首站深圳。纵观这么多年,其实我在做设计的同时,也一直在研究生活方式。在研究生活方式中,不断地去研究设计的核心竞争力(或者称之为可持续发展性)。我觉得设计其实应该是一种由内心向外的延展,甚至说是发自内心的、对生活更为高效的热爱。所以,一路走来,我们团队才会不断壮大,现在大概是200人,主要在深圳、香港、北京和杭州。设计心学,其实刚才讲到设计作为一种表现的艺术,想象并不是一种凭空而来的,一定是通过日常的生活理念积累和演变而来的一个产物。通俗一点,就是以人为本、从心出发。所谓心法,我认为是作为每一个从业者必然需要遵从的一种设计准则。如果内心不热爱或者是内心没有一个研究,其实它都是片面的。片面性的存在,无论是对于需求者还是后居者,都是一种浪费,甚至一种颠覆。我觉得设计心法无非是通过灵感构思,然后付之实施。
那么,何谓灵感?我觉得灵感其实就是能够激发人们去找寻解决方案的问题或者是机遇。我们灵感点所在,一定是会有需求,或者是有那么一个重点才会有激发你的注意,一定是你觉得好奇或者你要去解决这件事情,才会有动力一直往前。因此,我认为灵感并不是很复杂,不一定是像传说当中的“闭关”、“冥想”。而构思就是当你产生一种想法的时候,需要你把这种想法去实现的过程。如何构思你的想法,或者是说当你产生了一种观念、一种想法、一种需求的时候。需要你用什么方式去实现呢?我觉得第一个是可行性,可预见的未来,可以实现的功能,不能够是凭空想象或者是说天马行空;第二个是可持续发展性,也就是说一个事情构思出来后,它可以在你的意志内可以去实现的,也有可能是成为一种类似于可持续性发展,或者是可持续的、让你继续再思考的事情。当然最重要的是它一定是要符合很多的需求性,也就是我们要说的需求现象。需求性,对人们的生活,或者对于事情常态性的发展是有意义的。所以,我觉得构思的来源也是需要有实际的依据,而不是第二个天马行空。
我们通过一些市场的调研,或者是对市场的一种可知度、感触度的分析,进行我们需求性的分析,包括大众需求的分析、群体的分析。通过这些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多方面的构思,是否可以满足客户或者满足需求者真正的使用需求。从而在“灵感—构思—实施”三者当中,构建一个可持续发展的能力。虽然讲起来好像很绕口,但是问题其实很简单。我比较喜欢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把简单的问题细节化。其实你把一些事物想的太大,它不一定是明天能够落地。你把它简单化了,你先落地了再调整,这样子它的变化会更快,这就是我常说的一句话叫做打破重习再组合。很多思维方式不是一次能成的,都是需要通过时间的迁移,通过实践的维度去调整的。所以,我基本认为我所认知的设计或者这个专业,它是需要这样的,我觉得任何的专业也应该是这么一个逻辑。刚才讲到实践,也就是说需要通过现实生活的实践与艺术火花的碰撞,才能做出理性思考和感性设计。因为不一定是单一性的,先理性后感性,我们更大的程度是要满足我们市场或者使用者的需求,而将设计的灵感加以锤炼,成为一种用艺术来表达的行为。我想讲的是,设计是一个商业行为,它不是一个纯艺术。你是要通过你的实践、你的设计等解决问题的方法,来达到彼此的需求的设定。而你在表达的过程当中,则是通过美学艺术来完成转化的。
上述是我个人对于设计的一个表达,下面我将举一个例子,通过例子来表达可能会更到位一点。这是一个叫中国院子的颠覆性案子。大家可能都知道,中国院子曾在中国房地产市场有过辉煌的历史,这个品牌很多地方都有。比如在北京顺义,它应该是在两千零几年就已经建造了。过去是一个花园洋房,有着类似西方古典建筑的曲线构造、瓦顶花园,可是要把这个项目改名为中国院子,其实是一个非常大的冲突。因为它的形式是一个西方圆筒,没有东方的形体。但我认为其实没有问题,因为二者结构都来自于古典建筑,存在可相通的地方。所以,我就大胆打破思维界限,将类似于西班牙度假小屋的西式构造外壳、外曲线去掉,将我们东方的一些颜色或者物料加以应用。举这个例子,就是想说明很多的事情有时候其实是一种人与人的沟通,进而在沟通当中产生的一个价值或者产生一种共识。其实这个案子的建筑结构是所谓的大通路,具有一点巴洛克构造体的外形,但又有一些中不中、西不西的点缀。它在多变的视觉当中,确实也是当时蛮有特色的房地产建筑形态。这个案子,总归来说我想要改变的其实是将原来的样式进行简化,并回归到现代人对于建筑的视觉观念或视觉的一个表达的关系上面。我希望能够把所谓中国院子的尊贵,或者是说东方印象,能够在原有范围进行一个简化的变化,希望利用现代跟古典的碰撞,得到一种现在的视觉和人文的环境居所。其实没有很复杂,我只是进行简化的操作,而不是追着这个命题去考量或研究中国院子应该是怎么样的。
所以,在商业设计的逻辑当中,我们必须得先理性后感性,先去理清构思是什么?第一个是委托方的愿景是什么?我们很多时候做设计,没有真正做到策划设计。委托方的愿景是我们最大的一个动力。如果愿景没有分析清楚,后面设计准不准确可能具有颠覆性的,所以我们要研究委托案愿景。秉承“文化筑居中国”的品牌理念,把中国院子跟现在的居住要有一个完全的结合,传承中国文化走向国际。希望能够通过中国院子这个理念传播到世界上,变成每个家都是定制的艺术品。第二个是使用者的需求是什么?未来的使用者的需求有没有去了解、有没有去考量、去构思。其实使用者的需求很简单,一个当然是内部功能跟内部空间是否符合现代化的具体条件,室内外的每一处是否能够让他心情的愉悦,或者真正享受理想的人居生活。我相信,这是每一个居住者最基本、最简单的一个愿景。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要进行大量的工作,大量工作主要是区域性的,它的项目位置能构建什么样的一个先前条件和后天条件,比如交通、比如周边的配套、比如说它的发展历史、地理位置等。为什么要做这些工作?因为设计需要从过去挖掘,而不仅仅是建造未来。它需要有更多的条件、更多的构造来寻找我刚才说的居住者的目标(人物构建的形体)。第二个刚才讲的客户群体,由于有了地理位置,你就会从大数据、自己的知识层面等任何一个资料,分析到到底哪一些居住者对这个地方会产生兴趣,而那些感兴趣的准业主们又能分多少类,最后才知道室内到底做什么。当然我不是一个专业的教学者,我希望通过我们在做的项目,让未来的从业者去掌握设计的一个技巧。
室内设计相当复杂的地方,来源于它多元化的、与人的生活打交道,它跟人的内心或生活状况成长都有关系的。正是如此,我们需要用更多的外围性质来考量建筑与室内的定义的关系。从室内来说,我认为最重要的是动向的分解。我们在动向当中,唯一一个要抓住的是周围自然事物与室内建筑视觉感受的关系,这个是重点。比如方向、视觉的路径、面对的面对的景观,这些关系是重要、主要的,而不是在单一性的从室内的装饰性关系去寻找。这里,我们简单过一下,看看一些做出来的图片,基本上是用弱化的关系,将一个比较雅致的空间来圆中国院子的梦。中国院子过去像皇宫一样的厚重,与纯古典的中国调性完全不同。所以我是把它打破了。这种打破,需要我们用不同的方式去将它转为生活沟通。讲到这里,其实很多时候在于我们要坚持去分析。如果没有前面的策划设计,也就是实施以理性为标准化的系统构建的话,这些数据可能都站不住脚。我们共同的目标是要为居住者设计出真正能够承载的舒适空间,而不是单一的他讲什么就是讲什么。设计师是通过切身体验用户的需求,把真正的生活需求演变出来,从而将这种想法做成是一种具象化模型,然后赋予到行动当中去。经过理性分析,最后呈现的是需要有一个完整的落地性。
刚才的案子是颠覆性的,我今天想跟大家分享并不是它的装饰性内容,而是它背后的逻辑。正如前述,理性去构造策划设计的第一步,关键在于你的设计能不能站得住的。有很多人讲经验、讲资历,认为你讲一句话他们都会听,但其实并非如此。在委托方的面前,资历老、资历浅都是一样的,所以我们更需要的是坚定的依据。一个完整的策划方案,呈现出来的就是数据,谁也不可能跟数据过不去的,这个是我最终想讲的的条理性。
事实上,要做好精装修设计所需要的能力,比较广泛。一个有精装修设计能力的设计师,并不是单一去讲究设计美学,而应该不断增强自身的竞争能力。你的竞争能力来源于你的研发,你的研发来源于你的行为。现在,我们回到刚才的构思,才有策划设计的第一步。因为前面如果不把成本支出跟你的委托方定下来,那么你所有的东西得做好不断被颠覆的可能。为了让我们顺利开展设计工作,这就需要我们有能力去处理大量的工作。这些大量的工作有可能需要协同,也可能独立完成。总之,都是需要有竞争能力、研发能力。那么,设计师到底是一个怎样的学科呢?其实挺复杂的,也挺综合的,没法能够真正能讲的很明白,但是设计师真正需要什么?第一、需要有共情力;第二个是对生活的热情,或者是说对于综合因素进行延展学习的考量。设计师需要达到的设计目标就是当人们走进空间,即能被设计传达的生活方式与艺术情感的所感染。以“终极的梦想生活方式”为范本,塑造一个极致奢雅的的梦想生活居室。高品质的住宅不是物质与产品的简单堆砌,而是以人内心终极需求为出发点,来打造高端的生活诉求。设计师只有理性构造,你才能真正可持续的发展你的专业。
设计师还要考虑到自己的产品有没有核心的竞争力,能不能够为市场接受、有没有鲜明的卖点,特别是首先设计卖什么,当然还是服务的维度。第二个就是你设计、他也设计,凭什么一定要买你的?你这个产品是不是有鲜明的前瞻性可以引领?因此,我们需要研发的就是核心竞争力。我想强调的是室内设计不是装饰设计,室内设计更多的是从建筑和室内的关系上进行构思,在建筑思维上去引领。在做任何设计的开头,都要有一个“理性大过感性”的逻辑,然后用感性来表达你所想要呈现的效果。除此之外,设计师还需要重点关注所有可接触到人的常态行为和需求,这些是我们从事设计的最大养分。这就是我今天分享的主要目的,希望能够引领一些更理性对建筑对设计的观念。谢谢。
(以上文章是根据2021年度室内设计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师资及考评员培训(广西站)分享内容编辑而成,内容有所择选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