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设计大师安东·西比克:日常生活中的诗意美学
发布于:2019-12-25点击量:8625

微信图片_20191225095007.jpg微信图片_20191225095017.jpg

2019年11月30日,以“设计的驱动力”为主题的2019中国国际室内设计高峰论坛,在广东佛山举行。中外三位演讲嘉宾从不同主讲方向,或有传统文化,或有技术革新,或有生活设计,为现场观众献上一场思想的饕餮盛宴。

安东·西比克(Aldo Cibic),1955年出生于意大利维琴察州斯基奥。1980年从米兰工业设计学院毕业后,参与Ettore Sottsass、Matteo Thun、Marco Zanini共同发起的在意大利设计史上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孟菲斯运动,活跃于意大利和国际设计界。1989年,成立Cibic & Partner公司,是意大利设计最著名的工作室之一。2005年,担任Benetton集团意大利研发交流中心Fabrica的设计部总监。

西比克先生任教于多莫斯设计学院,米兰工业设计学院,米兰理工大学,威尼斯建筑学院,担任上海同济大学荣誉教授。他没有特别钟爱某一种风格,他觉得设计就是一种享受生活的态度。设计的目的就是让人们的生活无论从精神层面还是功能层面上都能够变得更加舒适。在他看来,真正的美是要建立在不损害地球和人们利益的基础上,不能过度的使用资源,要没有污染,能够给人带来愉悦感的。现在全球的整个环境对于设计师而言非常具有挑战性,设计师们所面临的问题,就是如何在不加重全球资源负担的前提下,来创造更多美好的东西。我们将如何发现日常生活的设计美呢?下面听听西比克先生是怎么认为的。

首先做一个小小的回顾。我(西比克先生,下同,不再另注)22岁的时候有幸去到非常著名的设计大师身边,开始向他学习,25岁的时候成为他的合伙人,一起做设计。后来我成为了孟菲斯机构创始人之一。从1890年开始出现一个潮流的转变,以前可能是多功能性或者更多理性的诉求,孟菲斯背离了这样的要求。回想当年,我觉得那个年纪能够进入到这个行业作为事业,是我一生的幸运。我之前秉承我的恩师一起做设计,到了1989年我想多做一些有个人特色的东西,所以成立了一家新的公司STANDARD。我想换一种方式来做设计,一种更加自律的方式来做设计。那个时候开始,我的职业方向也有一些转型。一方面不仅继续做设计,而且设计的品类很多,包括家具设计、装饰品设计,甚至建筑设计等;另一方面,我开始在大学授课,开启了我作为研究人员的生涯。STANDARD公司的LOGO设计比较有特色。我为什么用这样一个LOGO作为企业代表形象?因为我要打造的东西并不是特别有标志性的东西,而是要有个人身份的,比如我所设计东西都可以到作为一个个人在日常生活中是怎么样生活的。以前做设计可能是工业化的风格感,现在我的诉求是一方面有个人的温度、个人特色,另一方面也具有相应的功能。

我自己的家里装满了STANDARD的作品,我觉得现在自己的角色类似于一个企业家了。大家可能感受到,在我做设计的时候,我希望用一种愉悦的方式做设计,称之为快乐设计。无论是所使用的形状、颜色、材质等等都希望传递出愉悦设计的概念。我作为一个设计师,有些方面还是比较传统,比如讲究作品的设计比例、协调和优美,这和常沙娜教授所讲的,很喜欢用手绘的方式性质是一样的。手绘的方式才能够更好地体现出这个比例是否合适。

有的时候我们总是有一个误解,觉得要体现创意就一定要非常复杂,其实不是,有的时候化繁为简也是一种创意。严格来讲,我还不是一个商业设计师。我很多东西都是自己设计,自娱自乐,很多东西设计以后自己用了,有一些被别人看中了拿出去卖就另当别论了。我强调动态的审美,我设计的很多东西就像ABCD的模块,可以堆叠起来。

接下来我切入今天的正题。我们说一说室内设计。下面看一看一些室内设计的作品,包括我朋友的家里和我自己的家里。我在15年前已经开始住进去了,我特别喜欢大象,当时有艺术家用藤网编织了这个大象,这不是一个新房子,是16年的老房子。现在大家看到这个房子在冬夜的晚上点灯以后的场景,上面很多东西都还是当年的古董。最近我搬家了,原因是因为想住得离市区近一点。我选择房子有这样一个想法,我住一个房子以后要尊重这个房子原本的属性,我总是觉得这个房子有它的天然的属性,要基于它天然的属性展示出来,而不是我想要什么,然后强加于这个房子之上。

我最近的设计重点开始转到一些公共空间的设计。为什么我喜欢这个呢?因为公共空间可以容纳很多人,能够让我的设计理念影响到和渗透到更多人的生活之中。不管是在雨天,或者在晴天你都可以在这里稍作休憩,以前没有这个公共装置和公共设计的时候,可能感受不到这个空间的活力。有了这个公共装置和公共设计以后,就有了活力。中国在这方面也有很多公共装置的设计,我觉得这是设计过程中很有意思的一个地方。我可以用不同的用途,比如用作时装秀的T台也未尝不可。米兰的一所大学,我和我的朋友前几年一起做了这样一个装置设计。我们从里头往外头看,可以看到不同的空间上面的不同切面非常讲究它的几何形态。接下来的20年,我们的设计师应该有充分的自由设计产品。这就是我想做的事情,大象喷泉。我觉得做这样一些公共设施的设计孩子们看了以后很喜欢,并且记得住。孩子能够喜欢并且记得住,我作为设计师是非常自豪的。

我在大学里面授课也做一些研究,上个世纪90年代开始做研究,研究的话题是如何通过设计来影响空间、影响社区、影响人群。这样一个设计是在2004年威尼斯建筑双年展上展示的,它的名字叫做为现实。表现的是什么?人来创造空间,而不是空间来塑造人。下面的副标题是说人的行动塑造了场所、场域,而不是由场域来约束人。

我有两个概念:第一、在普通人日常生活空间里,我想为他们创造出美;第二、把日常生活当中的小场景、小场所设计成美的所在。2003年,我与同济大学做了这样一个项目。我在中国城市建设和发展过程中看到一些现象,比如说像改建、拆迁的现象,看到一些老建筑、老街区原本很有人味,有烟火气的,几天以后因为拆迁一下子就消失了,我希望重塑一个空间,这个空间有人气,有烟火味的。

我一年多前来到中国,并且在中国做这方面的生意和研究。为什么选择中国?我觉得中国目前是一个相对比较开放的实验性热土,有一些特别的创新理念可能全世界只有在中国可以来尝试。我觉得中国有两个大的优点,第一是市场大,中国有足够的人口和市场规模来支撑这样的创新。第二个是中国人的态度,中国人其实很勇于尝试新东西。我刚才讲的这些理念就是通过一些设计来实现它,无论在城市地区,还是在乡村地区。我们知道现在说“乡村正在消失”,很多乡村的年轻人都离开了自己的家乡,我希望把中国的乡村地区打造出一种吸引力,让这些年轻人依然愿意留在他们的祖辈生活的地方。

最后一句话,谢谢大家。这里有两个谢谢,第一是谢谢主办方给我们这个机会演讲,第二是谢谢中国这个伟大的市场和伟大的国家给了我们这么一个发展的机会,谢谢!


(以上文章根据2019年11月30日西比克先生

在中国国际室内设计高峰论坛演讲编辑而成,内容有所择选修改)